泵體口環的相關知識
1、調整泵體和葉輪之間的間隙:該間隙小,則內泄漏小,效率高,但易發生碰擦。間隙大,則內泄漏大,效率低,但不會發生碰擦現象。
2、降低使用成本: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泵體和葉輪之間的間隙由于沖刷和腐蝕而變大了,不需要更換葉輪,只需要更換口環即可(有時,口環可以選用高性能材料并通過合理的熱處理增加表面強度和硬度,提高其耐磨性,從而延長泵的有效工作時間; 3.口環主要起密封作用,口環只是我們工作中的一種叫法,學名應該是密封環,有些工程師叫它耐磨環。 密封環的形式有:L型噴嘴式密封環、雙L型雙密封環、內嚙合型單迷宮密封環、迷宮型雙密封環等。 4.在有些設計中,采用軸向間隙來控制流量。一般來說,這種結構要求具有調節軸位置的措施,以便得到合適的間隙。但不起定位作用。 管道泵中起定位作用的應該是軸承。 5.在檢修時,發現口環磨損,不要急于更換,應測量磨損量,如達到極限標準,就必須更換。有些時候口環達到極限磨損量,出口壓 力也正常,這要根據現場情況來看,是否串、并聯使用,出口閥是否全開等。如果磨損量達到極限,出口壓力正常也要更換,因為繼續使 用,口環會繼續磨損,永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壓力下降,到那時還是要更換,到那時可是費時費力呀 6.管道泵的口環只起密封作用,不應起定位作用。如果該泵口環還起定位作用,應該是設計缺陷。 多級泵的口環一般在設計上是考慮口環間的流體支承作用的。 7.密封,隔斷吸入腔和排液腔。核心提示:口環也叫密封環(見上圖),個別也叫耐磨環,一般在離心泵上存在,由騎縫螺釘固定 口環也叫密封環(見上圖),個別也叫耐磨環,一般在離心泵上存在,由騎縫螺釘固定。 口環分為前口環(葉輪吸入口的)和后口環(葉輪背面的),有些離心泵只有前口環,葉輪背面設計成副葉片。 前口環的作用是隔開泵內高壓區和低壓區,防止液體大量地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后口環一般結合平衡孔使用,主要作用是平衡軸向力、降低密封腔壓力。 絕大多數的離心泵都有泵體口環,符合API 610標準的泵葉輪上也有口環。 口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出口端介質倒流回進口端介質也就是密封作用,同時也起耐磨作用,避免葉輪和泵殼的損壞。在磁力泵在這塊使用很廣泛。象氟塑料的磁力泵,在葉輪兩端,泵蓋上都分布有口環,材質也分SiN, 四氟的等,主要考慮它的耐磨性。
密封環的形式有:L型噴嘴式密封環、雙L型雙密封環、內嚙合型單迷宮密封環、迷宮型雙密封環等。
葉輪口環的檢修
泵在運轉中,由于自然磨損、介質中含有固體顆粒、葉輪晃動等原因,使離心泵葉輪口環與密封環的徑向間隙變大或出現密封環破裂的現象,起不到密封作用,造成大量回流,降低泵的實際流量。
檢修葉輪口環時,首先應當檢查密封環是否完好,然后測量其徑向間隙。徑向間隙的測量方法,通常是用游標卡尺或千分尺(最好用千分尺)測量密封環的內徑和葉輪口環的外徑,兩者之差即為徑向間隙(半徑方向間隙應取其一半)。為了使測量準確,應當測量幾個方向后,求平均值,以免密封環失圓,造成測得的數據偏大或偏小。
當徑向間隙超過所規定的值時,一般采用換件修理。對于掛有烏金的銅口環,當間隙磨大時,只需重新掛烏金,無需更換新口環。當原有烏金無脫落現象,磨損量又不大時,可用補焊的方法修復。補焊步驟如下: (1)刷去口環上的污物; (2)用5%的鹽酸清洗一遍; (3)放到溫度為90℃、濃度10%的燒堿中浸洗10分鐘,然后取出放到90℃的清水中清洗; (4)補焊烏金,其方法是:把口環預熱到100℃左右,用氣焊熔掉口環上原有的烏金,然后用與原有的烏金同牌號的烏金制成的焊條,順口環周圍或縱長方向一道道堆焊上去(不得反復重焊)。焊接完畢后,可進行機械加工,達到所要求的標準尺寸。 如烏金磨損很大或烏金已脫落,則要重澆烏金。 新口環裝上后,應檢查它與葉輪的徑向間隙是否符合要求,同時要檢查兩者間有無磨擦現象。其方法是在葉輪口部外圈上涂上紅鉛粉,然后轉動轉子,若口環上沾有紅鉛粉,則必須返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