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根據各大鍋爐廠設計要求,替代美國Cor-ten鋼(英文含義是耐腐-強度鋼)、耐腐蝕鋼CRIA1(考登鋼)的產品:寶鋼、、武鋼等生產的Q345GNHL(舊牌號09CuPCrNi-A)用此牌號鋼材生產的預熱器鋼管在使用中,其抗腐蝕能力比普通A3鋼管強三倍以上,不僅可以節省大量鋼材,還減輕了大修的工作量。為機組滿發電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也為電廠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由于歷史原因,75家重點鋼鐵企業中,有18家地處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這種分布不僅分散,而且相當一批鋼鐵產能遠離市場,造成大量的鋼材需要經過長距離的運輸才能銷往客戶所在地,這也鋼企的物流成本。此外,隨著環保壓力不斷實現硬約束,這些本已低位運行的鋼企無力招架。受矚目的兩家鋼鐵企業合并的緋聞已經發酵一年有余,近日寶鋼、武鋼終于對外戳破窗戶紙,正式宣告啟動戰略重組。隨即有業內人士表示,兩家已經開啟南下產能轉移新征程的巨無霸鋼企,重組之后即將正式打破鋼鐵企業分布既有格局。事實上,就在今年3月15日,在武鋼防城港鋼鐵基地,卷高端冷軋成品已經順利下線。距其200余公里的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一號高爐已在半年前點火投產。而寶鋼湛江鋼鐵項目二號高爐也即將于7月15日點火運行。記者通過梳理發現,鋼企分布往往有城市集中度高、北重南輕和內陸多于沿海等三大特點。之所以呈現這樣的分布特征,據上海鋼聯某內部人士洪方(化名)向記者表示,更多的是歷史留存問題,而非鋼鐵產業自身發展形成的分布格局計劃出來的鋼鐵產業分布格局,在新世代之后必然會受到新形勢的沖擊。城市與鋼企在經濟”一窮二白”的時代,發展就是硬道理。而這也造就了地方和鋼鐵企業曾經的戀愛期。在那個時代,地方放項目,鋼企接單子出政策,鋼企享實惠。地方和鋼企基本在步調和節奏上保持一致。但是曾經結下的海誓山盟早已煙消云散,剔除去產能等行業本身因素,鋼鐵企業和城市的相容性已經越來越差。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表示,上海實際上已經后工業時代,的制造業,像鋼廠、冶金制造這類產業,早晚都會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