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F028/61R-PBB05
4、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最重磅的是參觀自動化生產線。目前,Scharnhausen工廠共有7條自動化的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的成本約為400-450萬歐元,每天生產閥3萬個。
除了進料以外,這個生產線整個過程完全是自動化完成。智東西發現,每一條生產線基本只有一個工人,這個工人的主要工作是對檢測設備,解決可能的故障,保證生產線正產運轉。
5、人和機器人和諧相處
隨著大規模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人如何與機器人和諧相處,保證人的安全,正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在Scharnhausen工廠,智東西發現這一幕正在上演,在一個生產區,一個裝配機器人和一個工人和諧相處。據透露,這是德國為數不多的無需安全防護網便可在員工身邊進行工作的機器人之一。
工廠工作人員透露,這個機器人名叫USCHI,在德文中,USCHI是一個女性,表示慢慢吞吞的意思。名字雖然很慢,但在實際工作中,它并不慢,只有當人距離它5cm的時候,就變慢了,太近則會完全停止。
據透露,這是一套由Kuka(負責提供機器人)、MRK(負責安全)、Fetso(自動化控制)以及M ?KO(設備集成商)四方協作的產物。
6、高效的物流體系
在Scharnhausen工廠里,智東西發現,大部分貨物的流動都是自動完成。工作人員介紹,在實現更多自動化的同時,在工廠的設計之初,便對整個工廠的價值流進行了系統分析,實現毛坯件從貨物進場到成品出廠的訂貨至交貨流程內的閑置時間可以獲得檢測與最小化。
最終,部件進貨、鋸切、機械加工、去毛刺、清潔、電鍍的運輸路徑獲得了明顯縮短。例如,在生產DGSL小型氣動滑塊的過程中,總運輸距離從以前的 32公里縮短到僅240米,吞吐時間也縮短了66%。
7、震撼的個性化生產線
A2F028/61R-PBB05
在參觀一條非完全自動化的生產線時,智東西發現,從生產線完成的每一件產品都不一樣。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閥向閥島的組裝中,手工加工依舊十分重要,在某些產品中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實現1040種變型,這相當于1后面有40個零,并且,這些產品都可以在24小時內提供。
這種個性化如何實現的呢?借助SAP ME系統,每一個設備都有一個獨特的二維碼,每一個流程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知道需要安裝的零件,幫助工人完成個性化生產。
8、人性化的工廠
在參觀的過程中,智東西注意到,整個工廠的燈光設置顏色很特別。問其奧妙得知,這個燈光完是按照自然化的方式設計,可以幫夜晚的工人獲得類似陽光的光線。
此外,燈光在夜班員工下班的前2小時,開啟模擬太陽下山的模式,調節工人的生理狀態,以幫助工人在下班后迅速進入睡眠模式。
結論
雖然Scharnhausen工廠還不是一家完完全全的自動化工廠,在不少環節依然有人工參與。但顯然,工業4.0的很多理念已在這個工廠落地:員工與靈活機器人進行安全交互已經運行了兩年;非常透明的能源流動和管理系統;機器的數據化并可通過移動端隨時管理和操作,這些對國內的工業4.0實踐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A2F028/61R-PB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