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KSBa2HGC19M1100M1100
38.1TD2HGC34MC1100C1100
38.1TD2HGC44MC1100C1100
38.1TD2HGC17MC1100C1100
38.1TB2HGC28MC1100C1100
38.1TC2HGC29MC1100C1100
38.1HB2HGC27MC1100C1100
38.1DD2HGC38MC1100C1100
38.1JB2HGC39MC1100C1100
38.1HB2HGC37MC1100C1100
38.1HB2HGC48MC1100C1100
38.1HB2HGC49MC1100C1100
38.1DD2HGC47MC1100C1100
38.1J2HGC19MC1100C1100
38.1BB2HGC18MC1100C1100
38.1TD2HGC18MC1100C1100
38.1C2HGCM1144M1100M1144
38.1TD2HGC1144M1100M1144
38.1TC2HGC24M1100M1144
38.1HH2HGC34M1100M1144
38.1TB2HGC44M1100M1144
38.1HB2HGC17M1100M1144
38.1DD2HGC28M1100M1144
38.1JJ2HGC29M1100M1144
38.1J2HGC27M1100M1144
38.1TD2HGC27M1100M1144
38.1TC2HGC38M1100M1144
38.1TC2HGC39M1100M1144
38.1TB2HGC37M1100M1144
38.1TD2HGC48M1100M1144
38.1TC2HGC49M1100M1144
38.1HB2HGC47M1100M1144
38.1H2HGC19M1100M1144
38.1KSBa2HGC19M1100M1100
數字閥的出現,其與傳感器、微處理器的緊密結合大大增
加了系統的自由度,使閥控系統能夠更靈活的結合多種控
制方式。
數字閥的控制、反饋信號均為電信號,因此無需額外梭閥
組或者壓力補償器等液壓元件,系統的壓力流量參數實時
反饋控制器,應用電液流量匹配控制技術,根據閥的信號
控制泵的排量。電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統由流量需求命令元
件,流量消耗元件執行機構,流量分配元件數字閥,流量
產生元件電控變量泵和流量計算元件控制器等組成。電液
流量匹配控制技術采用泵閥同步并行控制的方式,可以基
本消除傳統負載敏感系統控制中泵滯后閥的現象。電液流
量匹配控制系統致力于結合傳統機液負載敏感系統、電液
負載敏感系統和正流量控制系統各自的優點,充分發揮電
液控制系統的柔性和靈活性,提高系統的阻尼特性、節能
性和響應操控性。
相對于傳統液壓閥閥芯進出口聯動調節、出油口靠平衡閥
或單向節流閥形成背壓而帶來的靈活性差、能耗高的缺點
,目前國內外研究的高速開關式數字閥基本都使用負載口
獨立控制技術,從而實現進出油口的壓力、流量分別調節
。瑞典林雪平(Linkping)大學的Jan Ove Palmberg教授
根據Backé教授的插裝閥控制理論首先提出負載口獨立控制
(Separate controls of meter-in and meter-out
orifices)概念。在液壓執行機構的每一側用一個三位三通
電液比例滑閥控制執行器的速度或者壓力。通過對兩腔壓
力的解耦,實現控制目標速度控制。此外,在負載口獨立
方向閥控制器設計上,采用LQG最優控制方法。在其應用于
起重機液壓系統的試驗中獲得了良好的壓力和速度控制性
能。丹麥的奧爾堡(Aalborg)大學研究了獨立控制策略以及
閥的結構參數對負載口獨立控制性能的影響。美國普渡
(Purdue)大學用5個錐閥組合,研究了魯棒自適應控制策略
實現軌跡跟蹤控制和節能控制。其中4個錐閥實現負載口獨
立控制功能,一個中間錐閥實現流量再生功能。德國德累
斯頓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Dresden)在執行器
的負載口兩邊分別使用一個比例方向閥和一個開關閥的結
構,并研究了閥組的并聯串聯以及控制參數對執行器性能
的影響。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研
究了負載口獨立控制的各種方式,并提出了一種單邊出口
控制策略。美國明尼蘇達(Minnesota)大學設計了雙閥芯結
構的負載口獨立控制閥,并對其建立了非線性的數學模型
和仿真。
38.1KSBa2HGC19M1100M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