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H1R 1FK32BH100-NBBBF1
圖1
2、電機啟動,但節流閥關閉的狀態
當負載敏感閥閥芯左端壓力P未達到其彈簧設定壓力150psi時,此狀態下液壓泵排出的流量會流入以下兩條油路:
油路1:油液流向節流閥,但是由于此時節流閥關閉,流量被阻滯于泵的出口和節流閥進口之間。
油路2:油液流向兩個補償閥,油液的壓力作用于負載敏感閥滑閥的左端,以及壓力補償閥滑閥的左端。
要注意以上這些作用過程都是在一瞬間完成的。
3、電機啟動,但節流閥關閉,且負載敏感閥左端壓力P達到其彈簧設定壓力150psi時的狀態
油液作用于負載敏感閥滑閥左端的壓力P克服了彈簧的預緊力P彈,使閥芯向右移動,負載敏感閥工作在左位。在閥芯右移的過程中,滑閥打開了一個通道,于是泵出口的壓力油接通了主控制活塞缸無桿腔。油液壓力推動控制活塞使斜盤傾角逆時針轉動,排量接近于零。我們稱系統的這一工作狀態為液壓泵的低壓待機工況。
在這一工況下,負載敏感閥的滑閥將左右振顫以維持作用于斜盤傾角控制活塞上的需求壓力。
作為控制作用的另一個結果,也將對液壓泵的供油流量產生影響。即在低壓待機狀態,液壓泵只需提供足以補償內部泄漏的流量以維持作用于負載敏感閥的滑閥左端近似150psi的等待壓力即可。
請注意負載敏感閥的滑閥右側彈簧腔此時為泄油狀態。這部分液壓油從彈簧腔經過一個很小的節流口a流回油箱(如圖中藍色箭頭所示),從而使得負載敏感閥的控制閥芯在運動過程中具有相應的阻尼,以確保系統乃至過程的穩定性。
1.閥塊體的外形一般為矩形六面體。
2.閥塊體材料宜采用35鋼鍛件或連鑄坯件。
3.閥塊體的大邊長宜不大于600mm,所包含的二通插裝閥插件數量宜不大于8。
4.當液壓回路所含的插件多于8個時,應分解成數個閥塊體,各閥塊體之間用螺栓相互連接,結合面處的連接孔道用O型密封圈予以密封,組成整體的閥塊組。連接螺栓的矩形性能應不低于12.9級。
5.設計閥塊體的主級孔道時應考慮盡可能減小流阻損失及加工方便。
6.主級孔道的直徑按公式(1)估算選。
式中:
D - 孔道直徑,mm;
Q - 孔道內可能流過的大工作流量,L/min;
vmax - 孔道允許的大工作液流速,m/s。
一般,對于壓力孔道,vmax不大于6m/s;對于回油孔道,vmax不大于3m/s。
按公式(1)估算出的孔道直徑應園整至標準的通徑值。
7.當主級孔道與多個插件貫通時,為減小貫通處的局部流阻損失,宜采用與插件孔偏貫通的方法(使主級孔道的中心線與插件孔的中心線偏移)。一般使主級孔道中心線與插件孔孔壁相切。同時也可以加大孔道通徑,加大的通徑應不超過GB2877的規定。
8.為改善深孔工藝性,設計時可考慮增大孔徑或采用兩端鉆孔對接的方法。
9.設計時應盡量避免在閥塊體內設置復雜連接的控制孔道和三維斜孔,應充分利用控制蓋板內的控制孔道,或采用先導控制塊等專用的控制孔道連接體。先導孔道的直徑應與GB2877的規定一致。若因工藝需要而減小先導孔道的直徑時,應作驗算,確認不至影響對主級閥的控制要求。
10. 應避免采用傾斜孔道。必須傾斜時,孔道的傾斜角度應不超過35°,并須保證孔口的密封良好。對主級斜孔,應在有關視圖上標注出因斜孔加工而造成的橢園孔口的長軸尺寸。
圖3
4、電機啟動,節流閥剛打開,閥口開度還較小時的狀態
A:要注意的是,在剛開始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液壓缸無桿腔內的壓力還未能推動活塞桿運動時(V=0),即未有油液流動,此時為靜力平衡狀態。
液壓缸無桿腔內的壓力PL將通過負載反饋油口(見圖4),等值傳遞到負載敏感閥滑閥右端的彈簧腔內(帕斯卡原理,圖中黃色箭頭表示的是力的傳遞方向,并不代表油液流動方向)。此時負載敏感閥閥芯兩端受靜壓力作用P=PL,閥芯受到150PSI的彈簧力作用使負載敏感閥工作在右位。導致主控制活塞缸無桿腔內的部分壓力油通過泄油路接通油箱。復位活塞缸中的偏置彈簧力迫使斜盤順時針旋轉,液壓泵開始向系統提供較大的流量。
B:當液壓缸無桿腔內的油液壓力不斷上升,足以推動活塞桿向左移動時(V>0),液壓泵將以較大的排量向液壓缸供油。
盡管壓力油也會流經節流口a,但由于該節流口很小,并不會在接通負載敏感閥滑閥彈簧腔(泄油)的油路上造成可觀的功率損失。
注意到節流閥上下兩端的壓力表間剛好存在著150PSI的壓力差。液壓油通過節流閥口后所剩余的壓力(負載壓力)、負載敏感閥滑閥左端的壓力(泵出口的壓力)、150PSI的彈簧預緊力三者之間協同工作,使節流閥閥口前后壓力差得以保持。對于不同的閥口開度,液壓泵均可提供與之相適應的流量。
注意,作用在負載敏感閥滑閥左端的178PSI壓力抵抗著作用于右端的28PSI壓力和150PSI彈簧力,28PSI加上150PSI剛好等于178PSI(這不是一個等式,卻是一種作用機理)。
GCH1R 1FK32BH100-NBBBF1
GCH1R 1FK32BH100-NBBB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