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加大對環保的治理
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已經非常嚴重,下面為大家詳細講解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1. 微粒粉塵分類
大氣塵的主要組成成分和比例見下表。主要分類如下。
(1) 灰塵 包括固態分散性微粒,又稱粉塵。
(2) 煙 固態顆粒和液態顆粒凝聚作用而產生微顆粒。
ISO定義為:由冶金過程形成的固體顆粒氣溶膠。一般情況下煙的粒徑為0.5μm以下,如吸的香煙、木材、油、煤等燃燒過程產生的微顆粒。它們在空氣中呈布朗運動狀態,具有很強的擴散力,在靜止空氣中很難沉降。
(3) 霧 所有液態分散性的微顆粒和液態凝聚性微顆粒。在ISO中定義:屬于氣體中液滴的懸浮體總稱。在氣象學中指造成的能見度小于1km的水滴懸浮體。
(4) 煙霧 包含液態和固態,既含有分散性微顆粒,又含有凝聚性微顆粒。微粒尺寸為1μm以下。如:工業區上空漂浮的妹粉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水蒸氣所形成的結合體。(典型的1952年倫敦就是煙與霧的混合體,當然也有鋼鐵廠產生的氧化鐵煙霧)
ISO定義是:煙霧是指由燃燒產生能見的氣溶膠,不包括水蒸氣。該定義是說煙霧和霧有區別。
(5) 花粉 季節性產生,產生量大,特別在春夏之交。
2. 大氣微塵計量方式
(1) 計數濃度 單位體積空氣中含有的微塵顆粒數,粒/L;
(2) 計重濃度 單位時間和單位體積上自然沉降的微塵質量表示,mg/(m3.天);
(3) 沉降濃度 以單位時間和單位體積上自然沉降的微塵顆數或者質量表示.
計數濃度標稱主要考慮人體呼吸器官各部位對污染顆粒大小敏感度和沉著度;計重濃度標稱主要用于標準制定、執行的方便,但也能包括單位質量中各尺寸顆粒的分布狀態,間接了解顆粒計重濃度對人體內部器官的危害程度。
3. 微塵濃度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1) 全年每24小時平均濃度100mg/m3時,慢性氣管炎人數增加,兒童易患氣喘病。
(2) 24小時平均濃度150mg/m3時,患病者增加,老人死亡者增加。
(3) 每小時平均濃度300mg/m3時,能見度小于8km,飛機飛行有困難,人口死忙率增加。
(4) 每小時平均濃度60mg/m3時,能見度小于2km,交通事故增加,患病者和死亡者均增加。
(5) 年平均若從140mg/m3下降到60mg/m3時,人產生的痰量也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