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新鄉市豫龍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聯系人:秦經理(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908657473@qq.com
聯系地址: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應舉鎮
郵編:454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本機引用技術加以改良,具有噪音小,易于操作,產量高,性能等特點根據客戶要求可不同規格的的磨具。
超前小導管注漿的基本原理是沿開挖面周邊按一定外插角將小導管向前打(鉆、壓)入地層中,借助注漿泵的壓力使漿液通過小導管滲入、擴散到巖層孔隙或裂隙中,以巖體的物理力學性能。沿開挖面周圍形成一個加固的殼——地層自承拱,有效地巖層變形從而達到了開挖面巖層自穩能力和巖層自穩的目的。
形成了小導管與固結聯合的超前支護體系,圍巖的性,圍巖變形,了施工安全性。加固效果穩妥可靠,注漿易于控制。采用超前支護手段,通過漿液凝固時間,可大大縮短暗挖工序時間。采用小型機械施作,無需配備專用設備,工藝操作簡單,一般工地都可施做。
小導管縮尖機設備介紹:
全自動超前小導管縮尖機是由豫龍橋隧公司研發部技術人員經過精心設計、多次實驗而發明的全新工藝和設備,設備經過多次改良后,目前可以適合多數客戶的使用需求。該設備可以實現超前小導管前端縮成圓錐型的尖頭,原料通過自動送料機構送進高頻感應加熱爐、溫度設置在再結晶溫度850攝氏度左右,加熱時間在6秒至8秒。加熱后的半成品被送進縮尖主機,縮尖主機中4片壓型模具在高速時將管件加熱區域逐漸縮成圓錐形。
該設備采用簡易流水線設計,安全、可靠,特別是縮尖主機采用全新靜音技術設計,現場噪音更低!成型效果更好!選配節能型高頻感應加熱爐,加熱速度快、節能。
江西76小導管專用縮尖機供應
小導管采用長4m的φ42×4熱軋無縫焊管加工而成,其頭部為錐體,以便插打,并防止漿液前沖;管壁四周鉆8mm壓漿孔,交叉排列,呈梅花形布置(防止注漿出現死角),孔間距75cm。尾部1.0m范圍內不鉆孔防止漏漿,末端焊φ6環形箍筋,以防打設小導管時端部開裂,影響注漿管聯接。
在開挖前,將小導管沿開挖輪廓線打入掘進前方的巖層內,末端支承在拱部的鋼架上,并對小導管進行注漿,小導管的剛度和固結前方松散圍巖,使其起到支護掘進進尺范圍內拱部上方的圍巖,有效地約束圍巖在(爆破)開挖后的一定時間內不發生松馳坍塌。
型號 |
YL50NCB |
||
加工管徑 |
42mm |
生產能力 |
60根/小時 |
功率 |
55kw |
電壓 |
380V |
模具 |
4瓣 |
重量 |
1200kg |
設備圖片
內,初期支護中,環向的鋼支撐就叫鋼拱架。它是環向的工字鋼或其他型鋼,也有用螺紋鋼焊接組成的有點像籠子的格柵鋼架,在開挖后,初噴,掛網,立拱架。工字鋼拱架一般在V級圍巖等地質很差的部位應用,格柵鋼架在IV級圍巖等地質稍好點的部位應用。
豫龍橋隧將緊緊把握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面臨的競爭和發展機遇,堅定信心、凝心聚力,秉承“嚴格、踏實、上進、創新”的企業精神,面對新的挑戰和新的 競爭,不斷強化化戰略,進一步拓寬全球化的經營視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更大范圍、更廣領 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拓展發展空間,完成“十一五”戰略發展目標的重大舉措,力爭2017年公司的化指數達到25%以上。
小導管縮尖機設備信息:
1、將本機置于平整地面,采用螺釘固定設備機體;
2、接通電源進線,其中縮尖主機選用低50平方三芯的銅線。加熱爐采用3根低50平方的單芯銅線;(電源為380V50HZ);
3、冷卻水桶內注入百分之80水位的純凈水(好是軟水),開啟水泵,檢測水路循環效果(不即為無誤);
4、接通氣路,采用直徑10mm的氣管接通氣源兩聯件AFL2000,壓力設置為0.2MPA即可;
5、縮尖主機前下網篩位置注入20L機油(用于、冷卻主鍵零部件);
6、空載試運行:啟動電源、開啟氣泵、啟動主機、啟動加熱爐待加熱狀態,腳踏送進機構腳踏開關,檢測工步時間是否正確、工步是否順暢。
超前小導管
超前小導管施工時,人工采用風動鑿巖機沿開挖線在拱部鉆小導管孔,小導管孔的孔徑、孔深、外插角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把加工好的小導管送入孔內,采用CS(水泥水玻璃)膠泥把小導管和巖石孔之間空隙封堵起來。在小導管端頭連接孔口閥及管路,和注漿機相連,對小導管進行注漿。注漿材料采用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注漿結束后把小導管和鋼架焊接連接在一起,然后進行下道施工工序。
有對比才有進步,對于工程工地公司,節能低維修率,才是盈利的保障,我司的機器能客戶們的認可,是因為我們的專注、專心、專業。在這里我司真誠的希望各位客戶不要因為其他產品的廉價與假的承諾而去選擇劣質的產品,只有選擇正確的才是終要的。
部昨日發布了《關于加快我用電器行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行業80%以上企業制訂、實施明確的品牌戰略;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3%,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不低于30%;培育一批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形成三至五個在市場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優勢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