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材料的基本要求 焊接材料按作用可分為焊接填充材料和焊接輔助材料兩大類。焊接材料應對焊接區提供良好的保護,防止各種有害氣體的侵入,并通過適當的冶金反應將焊縫金屬合金化,使焊縫金屬具有較高的抗裂性和符合要求的各項性能。 焊接材料的選擇根據焊接結構的制造工藝、焊接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對于一些重要的焊接結構和焊接接頭按等原則設計的焊接結構,應按焊接接頭性能的要求和焊接結構部件的所有制造工藝對接頭性能的影響,結合各種焊接方法的冶金特點來合理選擇焊接材料。 (3) 焊接熱處理 焊前預熱:是防止厚板件、低合金鋼和中合金鋼接頭產生焊接裂紋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決定接頭致密性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低溫后熱處理 (簡稱后熱) :焊接結束后,將焊件或整條焊縫立即加熱到150~250℃溫度范圍,并保持一段時間。后熱主要用于焊前預熱不足以防止冷裂紋的形成以及焊接性較差的低合金鋼。但低溫后熱處理對于強度級別高于650MPa、壁厚大于 80mm 的接頭,不是可靠的防裂措施。 消氫處理:為了消除氫在焊縫表層下的富集,防止引起的橫向延遲裂紋,可將焊件或整條焊縫在 300℃以上溫度加熱一段時間,即進行消氫處理。消氫處理。必須在焊接結束后立即進行。消氫處理的溫度為 300~400℃,消氫時間為 1~2h。 在某些情況下,消氫處理還可取代低合金鋼厚壁焊件的中間消除應力處理過程。 焊后熱處理:焊接后為改善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或消除殘余應力而進行的熱處理,是焊接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焊件材料的種類、型號、厚度、選用的焊接工藝、焊接材料及對接頭性能的有密切關系,是保證焊件使用性能和壽命的關鍵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