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云南鋼特貿易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應清(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www.1340837384@qq.com
聯系地址:昆明市東三環鐵公雞鋼特物流港B區2035號
郵編:650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軌道交通中采用中等載客量車廂,能適應遠期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流量1.5——3.0萬人次的成為輕軌鐵路。若采用大載客兩車廂,能適應遠期單向高峰小時客流量為3.0——6.0萬人次的統稱為地鐵。當然,地鐵有建于地下、地面、高架的(如建于地面上的高架地鐵也可稱之為軌道交通);而輕軌鐵路同樣有建于地下的、地面的、高架的。兩者區分主要視其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流量。
中等載客兩的輕軌鐵路車廂,一般額定載客量是202人/輛(超員為224人/輛),編組采用每列2——4輛,如莘莊——閔行輕軌鐵路即是。而大載客量的地鐵車廂,一般的額定載客量為310人/輛(超員為410人/輛),編組采用每列6輛,如上海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8號線、9號線即是。
目前,上海最大的公共交通設施——軌道交通明珠線的客流量為:建成期日客流量為72.9萬人次,即高峰階段每小時單向客流為2.04萬人次;遠期(至2020年)的日客流量為91.4萬人次,即高峰階段每小時單向客流量為5.15萬人次。列車編組為6輛,列車運行間隔時間初期為5.5分鐘,遠期為 2.1分鐘。因此,軌道交通明珠線嚴格地說,不應稱之為輕軌鐵路,而應屬于地鐵制式軌道交通。[1]
輕軌路權主要分為三種:
·C級:路軌沿著道路鋪設、與一般道路混合行駛。
·B級:同C級,但有優先通行權;通常利用交通信號先行通過。
·A級:擁有自身的路線,且與一般道路分離;通常利用高架或地下化。
現在不少輕軌系統都是兩者的混合,但由于C、B級對交通影響較大,有減少的趨勢。而部分輕軌系統采動全自動操作,毋需司機。
輕軌系統基本上皆已電氣化,多數采用高架電纜,但亦有第三軌的案例。由于導電的第三軌直接建于地面,需要安全措施和警示牌防止乘客和公眾誤觸供電軌。法國波爾多輕軌利用間隙性第三軌供電,避免行人觸電。
輕軌的造價比重鐵為低,因為它們需要的基礎建設程度有差別;加上輕軌的靈活性較高,故施工規模亦較小。
最初的輕軌系統在19世紀中期出現,當時的車廂由馬匹拉動。到了1880年間,才開始有電動的輕鐵系統出現。當時興建系統一般只有單節的車輛,稱為電車。當時道路網絡不及現在發達,而且道路的質素不太好,所以電車非常受歡迎。在公共汽車轉為由內燃機驅動前,電車是唯一的實用公共交通工具。
當時亦有較長途的輕鐵系統,北美洲地區便有一種叫“跨市線”的輕鐵系統。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這種系統稱為“放射狀鐵路”。
城市軌道交通可分為地鐵、輕軌兩種制式。對于兩者的區別,有人認為,地面下的軌道交通叫地鐵,反之就是輕軌;也有人認為,鋼軌輕的就是輕軌,重的就是地鐵。這兩種劃分方式都是不科學的。
無論是輕軌還是地鐵,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橋上;雖然地鐵的軌重一般要大于輕軌,但為了增強軌道的穩定性,減少養護和維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斷面和減少雜散電流,地鐵和輕軌都趨向選用重型鋼軌。劃分兩者的依據應是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流量的大小。
地鐵能適應的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流量為3-6萬人次,輕軌能適應的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流量為1-3萬人次。由此設計的地鐵和輕軌,它們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地鐵的軸重普遍大于13噸,而輕軌要小于13噸,其次,一般情況下,地鐵的平面曲線半徑不小于300米,而輕軌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間,另外,地鐵每列車的編組數也要多于輕軌,車輛定員亦多。從運輸能力、車輛設計以及建設投資等方面來看,輕軌與地鐵均有所差別。運量的大小決定了編組數(地鐵列車編組可達4-10節,輕軌列車編組為2-4節),決定了車輛,決定了軸重,決定了站臺長度。
中等載客兩的輕軌鐵路車廂,一般額定載客量是202人/輛(超員為224人/輛),編組采用每列2——4輛,如莘莊——閔行輕軌鐵路即是。而大載客量的地鐵車廂,一般的額定載客量為310人/輛(超員為410人/輛),編組采用每列6輛,如上海地鐵1號線、2號線即是。
上海最大的公共交通設施——軌道交通明珠線的客流量為:建成期日客流量為72.9萬人次,即高峰階段每小時單向客流為2.04萬人次;遠期(至2020年)的日客流量為91.4萬人次,即高峰階段每小時單向客流量為5.15萬人次。列車編組為6輛,列車運行間隔時間初期為5.5分鐘,遠期為2.1分鐘。因此,軌道交通明珠線嚴格說不應稱之為輕軌鐵路,而應屬于地鐵制式軌道交通。
“地鐵實際上已經成為歷史名詞,如今的地鐵已經不局限于運行線在地下隧道中的這種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時單向運輸能力在3萬至7萬人的大容量軌道交通系統。運行線路多樣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機結合。而事實上在國外一些城市中,地鐵已經改名,比如紐約、舊金山、香港等地,已經稱之為‘大容量鐵路交通’(MassTransit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統’(RapidTransitSystem)。這種軌道交通系統通常的建造規律是在市中心為隧道線,市區以外為地面或高架線(廈門擬建的輕軌也是采用這種形式,但是就是差別在運量上,所以還是要稱為輕軌)。”此外,對于地鐵和輕軌,從車輛上的認識還有一種誤區,是認為:地鐵車輛是采用第三軌供電而輕軌是采用接觸網。現在供電方式已經不能成為區別的標志,現在新建的很多地鐵車輛也都采用了接觸網,畢竟這種方式從安全性等各個方面都有第三軌不可比
(1)車輛方面:為滿足某一特定區域運能的要求,“輕軌”車輛的一次性投資比“重軌”車輛要高。主要是因為“重軌”車輛容量大,只需較少的車輛即能滿足要求。另外“重軌”車輛本身的單價就比“輕軌”車輛低。
(2)能量消耗方面:“重軌”車輛耗能較“輕軌’’車輛低。這主要是因為“重軌”車輛其單位能耗運送的旅客流量大。
(3)維修費用方面:“重軌”車輛維修費用較“輕軌”車輛低。這是因為“輕軌”車輛結構較為復雜、技術難度大。
(4)土建工程方面:“重軌”的投資遠遠高于“輕軌”。原因是“重軌”車輛寬度大,線路占地面積大,曲線半徑大,且要開辟專用道路(高架、隧道或地面等)。
對“輕軌”與“重軌”的特性區分及費用比較,有助于對兩者概念的統一認識,有助于我國今后的城市軌道交通研究規劃和設計工作。當然,“輕軌”與“重軌”的區分也不是絕對的,特別是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發展非常迅速,其形式也日益多樣化。在某種場合屬于“輕軌”交通的概念,在另一場合或許會轉化為“重軌”或“輕軌”和“重軌”的組合。
上海現有2條輕軌,分別為五號線及六號線。五號線(又稱“莘閔線”)于2003年11月25日開始運營;六號線(又稱“浦東輕軌”)于2007年12月29日開通。另有4條輕軌(15-18號線)規劃中。
臺灣迄今未有商業運轉之輕軌,但高雄市政府曾于2003年12月27日引進西門子輕軌列車于中央公園運轉展示,臺北市則有四組輕軌系統規劃:社子輕軌、安坑輕軌、淡海輕軌及信義輕軌,即將興建的臺中捷運綠線第一階段也是采用輕軌捷運系統。
香港有一個輕軌運輸系統,直稱輕鐵,于兩鐵合并前稱為九廣輕鐵或輕便鐵路,于新界西北的屯門區、元朗區及天水圍區之間行走,所以香港法例中西北鐵路的定義為香港輕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