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江蘇天錘電力輔機有限公司
聯系人:尹士亮(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jstc0518@163.com
聯系地址:連云港市海州區錦屏路63號
郵編:222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一端可相對殼體自由移動,稱為浮頭。浮頭由浮動管板、鉤圈和浮頭端蓋組成,是可拆連接,管束可從殼體內抽出。管束與殼體的熱變形互不約束,因而不會產生熱應力。其優點是管間與管內清洗方便,不會產生熱應力;但其結構復雜,造價比固定管板式換熱器高,設備笨重,材料消耗量大,且浮頭端小蓋在操作中無法檢查,制造時對密封要求較高。適用于殼體和管束之間壁溫差較大或殼程介質易結垢的場合。見下圖1。殼體和管束對熱膨脹是自由的,故而兩種介質的溫差較大時,管束與殼體之間不產生溫差應力。浮頭端設計成可拆結構,使管束有容易地插入或抽出殼體(也可設計成不可拆的),這樣為檢修、清洗提供了方便。但該換熱器結構比較復雜,而且浮動端小蓋在操作時無法知道泄漏情況,因此在安裝時特別注意其密封。
浮頭式換熱器的浮頭部分結構,按不同的要求可設計成各種形式,除必須考慮管束能在設備內自由移動外,還必須考慮到浮頭部分的檢修、安裝和清洗的方便。圖2所示結構,其浮頭部分雖可以自由移動,但管束不能抽出殼休。優點是在相同的殼體直徑下,布管數多,換熱面積增加,但對于換熱管外壁要求經常清洗的情況,不宜采用此結構形式。
圖3所示為鉤圈結構,在設計時必須考慮浮頭管板的外徑Do。該外徑應小于殼體內徑Di,一般推薦浮頭管板與殼體內壁的間隙b1=3~5㎜。這樣,當浮頭處的鉤圈拆卸后,即可將管束從殼體內抽出,以便進行檢修、清洗。浮頭蓋需在管束裝入后才能進行裝配,所以在設計中應考慮保證浮頭蓋在裝配時的必要空間。
鉤圈對保證浮頭端的密封、防止介質間的串漏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浮頭式換熱器的設計、制造技術的發展,以及長期以來使用經驗的積累,鉤圈的結構形式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鉤圈一般都為對開式結構,要求密封可靠,結構簡單、緊湊、便于制造和拆裝方便。目前鉤圈的常用形式見圖4。圖4(a)為A型鉤圈,在20世紀50年代及以前的浮頭式換熱器中采用較多。鉤圈厚度通過強度計算決定。由于鉤圈底部距浮頭管板較遠,使得浮頭端殼程介質的死角增大,減少管束的有效傳熱面積。圖4(b)為B型鉤圈,為國外引進型式,鉤圈厚度根據浮頭管板厚度加上經驗值決定。一般B型鉤圈厚度較A型鉤圈厚度薄。上緊浮頭的雙頭螺柱,A型較B型長,螺柱的穩定性也差。A型結構浮頭管板和鉤圈的斜槽均采用12°。而B型結構由于浮頭管板和鉤圈的斜槽采用不同的傾角,管板斜槽斜度18°,而鉤圈為17°,鉤部厚度為30㎜。管板外徑與鉤圈內徑的間隙控制在0.25~0.4㎜。這樣在上緊螺柱時,間隙將消失而使管板對鉤圈起到支撐并控制鉤圈轉角的作用,既保證螺柱的彎曲變形在允許范圍內,又保證有效密封作用。
圖5所示結構為管束裝入或抽出時,不需先將浮頭部分拆除,檢修、安裝及清洗等工作均可在殼體外進行,比較方便。但是該結構的殼體直徑要比上述浮頭換熱器增大。浮頭處結構可做成圖5(a)和(b)兩種形式。
圖6是浮頭換熱器中又一種形式,它是一種單程浮頭換熱器,在管程出口處采用填料函結構。圖6(a)的結構在設計時應考慮浮動一端的管板外徑小于殼體內徑,以便管束可以在殼體內抽出。在浮頭頭蓋相連接的出口管,應盡量選用標準,以利安裝與制造。
管殼式、容積式、浮頭式換熱器技術參數 |
||||||||||||||||||||||||||||||||||||||||||||||||||||||||||||||||||||||||
|
填料函式換熱器是指管束一端與管板固定、一端與殼體間采用外置填料函密封的管殼式換熱器。由于管束可以自由伸縮,管束與殼體之間不會產生溫差應力。優點是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易于檢修、清洗。缺點是殼程流體有外漏的可能,故使用壓力及溫度受到限制。殼程不宜走易揮發、易燃、易爆及有毒的介質。
由于采用填料函式密封結構,使得管束在殼體軸向可以自由伸縮,不會產生殼壁與管壁熱變形差而引起的熱應力。其結構較浮頭式換熱器簡單,加工制造方便,節省材料,造價比較低廉,且管束從殼體內可以抽出,管內、管間都能進行清洗,維修方便。
因填料處易產生泄漏,填料函式換熱器一般適用于4MPa以下的工作條件,且不適用于易揮發、易燃、易爆、有毒及貴重介質,使用溫度也受填料的物性限制。填料函式換熱器已很少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