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保護
(六)傳承譜系明晰,有能力、有意愿繼續從事傳承傳播工作。僅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研究與管理、經營、傳播,以及其他不直接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活動的人員,不得認定為自治區級傳承人。根據規定必須具備執業資格的特殊項目,自治區級傳承人應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已公布的自治區級傳承人不得重復申報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治區級傳承人。華人“下南洋”謀生,為緩解思鄉思歸之情,將祖地的節慶風俗帶入遷徙地,代代相傳。東南亞華人的春節既保留了家鄉的傳統年味,又添加了若干當地元素。以馬來西亞為例,春節前夕,華人家家戶戶開始準備粿加必、蜂巢餅、番婆餅等年餅食品,這些“娘惹”糕點是華人對祖地和當地的料理進行融合后的美食產物。更是將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社會對于各國各民族廣泛存在的民族民間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命運的關注與重視,提升到的階段。尤其是將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由法國在貿易領域首先提出的、以文化單一化和文化產品標準化為目標的、堅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文化例外”的主張。

抬閣在民間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一般多以桌、板為臺,其上布景裝飾或坐立由扮演者妝扮的各種故事角色,由眾人扛抬、摯舉著巡游于街巷。借舟車、牛馬負載妝扮人物或器物造型,也是抬閣巡游的常見方式。在陜西關中地區,抬閣用車稱“車社火”,用牛稱“牛社火”,用馬則稱“馬社火”。芯子是一種具有高度技巧、頗為驚險的抬閣形式。雖然我國尚沒有“文化空間”類非遺項目,但我國在非遺保護實踐中非常重視對文化空間的保護!豆s》第二條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概念界定,闡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遺名錄相關消息
程樂.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的回歸:遺產學界新趨勢[J].東南文化,2019(2):16-22.(34)馬知遙,潘剛.傳承人口述史的身體經驗價值[J].民俗研究,2015(5):37-42.蔡少燕,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近現代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的民間演員和一般村民行動的變化。羅琳指出,窯洞文化一詞常被用來形容鄉村風俗和民間藝術。作為房屋,窯洞有不少象征性、儀式性、技術性和經濟性的活動,包括以及主人、工匠和木工之間的儀式關系,均構成非物質文化的一部分。基于這種理解及其與陜北文化其他方面的關系,當地一些演員便成立民間組織宣傳它。
非遺認證當地機構
(三)區域性整體保護能在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非遺既有文化創造和發明的主體性與,但非遺的文化屬性,又使它具有共享性和全人類性。文化的流動沒有樊籬,人類的文化成果可以由全人類共享。因此,特色鮮明的區域文化的保護,不僅有利于激發自身的文化創造,也以利于不同民族、、區域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創造。預計2022年開展。江蘇、江西、浙江、西藏、廣東、黑龍江等省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一批綜合性非遺博物館,大多都被列入地方文化發展戰略中,其中也將會有一批劃入20座非遺展館建設名錄中。一些省市對所屬地區非遺館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和布局,如浙江省在2014年將非遺館列入“四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非遺館)建設中。石家莊市欒城縣寧波市海曙惠州市博羅縣南京市秦淮施愛東:做民間文化研究,許多人都把自己弄得很“田野”,但我注意到您卻非常注重儀表和禮節。只要是開會或上課,您總是西裝革履出現在公共場合,這樣嚴謹地生活累不累?您參加我的博士后出站報告會的那,因為來不及回家換衣服,居然臨時跑到商店買了一件正式的衣服換上了,那件事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自治區非遺新增郴州桂陽自治區非遺意義